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

焦点热门:一个被“痔疮”谋害的生命:46岁,半年去世!

日期:2023-05-30 03:53:33 来源:腾讯新闻

今天早上七点,刚打开手机,就看到她发来的信息:

“我老公去世了....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惊愕之余,只是无奈地回复了四个字:“节哀顺变”。

我和她是高中同学,她有个非常美丽的名字——菡萏;

她的丈夫姓郑,毕业于某名牌大学,在本地一家大型企业任高管。

他们育有一子,才20来岁吧,正在读研。

去年疫情正厉害的10月份 ,她带着丈夫找到我,

说最近痔疮老是不好,能不能帮忙看看。

我详细问了问情况。

原来,老郑有多年的痔疮,因为长期办公室工作,缺乏锻炼,还有烟酒嗜好,

痔疮总是好好呆呆,不能断根;

此前,也曾经做过痔疮手术,但是,没多久,就又开始便血;

老郑以为就是个痔疮,是小毛病,一直也没太在意;

但是,最近一个多月,他感到这次明显不太一样;

腹痛、乏力、气短、便血颜色发黑,还伴有粘液,人也瘦了一圈;

而且吃药、塞药,都不管用,出血天天淋漓不止;

我听完,不禁心里一惊,暗道:“莫非又是一个被痔疮耽误的肠癌?”

赶紧安排做了血检和肠镜检查;

不出所料,中度贫血,乙状结肠癌,镜下判断可能已经转移。

随后的检查证实:晚期结肠癌伴肝转移,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。

2022年10月份,老郑两口子去了海南一家非常昂贵的医院进行治疗;

据她说,平均每天的治疗费用在1.5万左右;

今年4月下旬,开始病情恶化,汤水不进,剧烈疼痛;

到5月10号,已经连续40天未进食;

今天凌晨,短短半年,溘然长逝了,年仅46岁。

怀着沉重的心情写完这个故事;

我觉得,很有必要不厌其烦地科普有关肠癌的知识,以免更多的人被“痔疮”谋杀;

能救一个算一个吧~

每5个便血,就有一个直肠癌!

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在我国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(33.17/10万),死亡率第4位(15.98/10万),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(19.71/10万)和死亡率(9.68/10万)第5位;并且其发病率每年递增约4%。

大约70%的结直肠癌,发生在直肠。由于直肠癌也有出血的症状,很容易和痔疮相混淆。

▌什么是痔疮?

痔疮根据发生部位又可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。

它是因为种种原因致使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充血、血液淤积,压力增高,或因静脉壁薄弱,从而造成静脉的扩大和曲张,形成了静脉团,即称为“痔”。

老百姓最常说的痔,是外痔,因为可以直接在肛门周围通过肉眼看到或者可以自己触摸到。

而内痔则发生在肛门以内,从体表看不到,只有医生进行肛诊才可以检查到。

大便带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。

▌什么是直肠癌?

直肠是肛门以内长12~15cm的一段消化道,末端与肛门直接相连。别小看这12~15cm长的消化道,发生在此处的癌症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,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。

直肠癌早期发现、及时治疗,完全可以治愈;但是如不及早诊治,可危及生命。

绝大多数直肠癌病人在50岁以上,男性多于女性,中国人的直肠癌多发生在中下段直肠。

便血、大便次数增多、大便变细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。

由于痔疮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相似,二者最常见的症状都为便血,容易混淆。

因此当有些症状交叉或不典型时,尤其是两种疾病并存时,老百姓就简单滴按痔疮治疗,从而延误直肠癌的诊断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
有数据称,30个因“痔疮”就诊的患者中,最终会有1~2个被诊断为直肠癌。

最近,著名杂志Endoscop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,总结了31项研究(共涉及4.5万名患者)的数据后发现:每5.3个直肠出血的患者,经肠镜检查,就有一个确诊直肠癌。

为什么很多直肠癌会被误诊为“痔疮”?

据相关数据,大约80~85%的直肠癌首次出现便血症状,会被误诊为或者误认为是痔疮。

原因大致如下:

1

痔疮和直肠癌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,两者发病部位相近

直肠癌初期症状不典型,与痔疮的临床表现类似,如都有便血、排便困难、有脱落物等。因此,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。

2

大众缺乏科普卫生知识并且对直肠癌认识不足

俗话说“十人九痔”,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“群众基础”的常见病,一旦出现便血,大多以为是患上了“痔疮”,加上生活不良习惯、职业因素等,出现便血症状,就更容易自圆其说。未搞清原因,私自按“痔疮”治疗或未予重视。

3

部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或临床经验有限

对直肠癌认识不足,缺乏警惕,思路狭窄,考虑局限,忽视了腹泻便血的患者,排除其直肠癌的可能性,同时对临床检查不重视,特别是直肠指检。

4

患者自以为痔疮

部分患者去看医生,一开口就说自己得了痔疮,加上一些症状,极易使部分粗心的医生先入为主地把它当“痔疮”来治,也没有细致进一步鉴别诊断。

5

对青年患者重视不够

虽然直肠癌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,但我国30岁以下的病例亦占10%~20%,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,因此青年人出现便血,也不能忽视直肠癌的排查。

6

痔疮与肠癌同时存在

虽然痔疮不会癌变,但可能与肠癌同时存在,此时往往只注意到痔疮,而忽及了肠癌!

如何区分痔疮和直肠癌?

1

大便带血症状有区别:

痔疮表现为滴血,而且是便后出血;而直肠肿瘤出血则是大便表面有血迹;两者出血量也大有不同,痔疮几乎每次排便困难时都可能产生,而直肠癌出血量不多,不一定每次都有。

2

排便习惯不一样:

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,尤其是大便变细,即使是痔核脱出,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,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。

直肠癌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排便困难、排便习惯改变,大便变细,伴有腹部膨胀,阵发性腹痛。症状一旦出现,不会自行缓解。

3

排便感受完全不同:

1)肛门直肠坠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状。主要由瘘口溢出,也会由肛门内排出,或由肛周的肌肤溢出。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症状。

2)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、腹痛,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。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,程度轻重不一,多为隐痛或胀痛;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,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,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。

4

全身症状来鉴别:

一般痔疮很少有全身症状,只要是局部症状,除非形成感染肛周脓肿。

肠癌患者随病程进展,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,如贫血、消瘦、乏力及发热,甚至出现恶液质,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,与便血、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。

5

肛门指检的区别:

手指触到的是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;

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,或边缘隆起、中央凹陷的溃疡,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。

检查后,指套上沾有血液、脓液的,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。

出现便血,如何检查?

1

肛门指诊

直肠指诊是最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,也是初步诊断、早期发现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,80%以上的直肠癌(尤其是直肠下段癌)均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。

所以不要忽视直肠指诊,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直肠指诊。

2

结肠镜

通过肠镜能直视结直肠内部,观察肿块的形态,上下缘及距肛门缘的距离,同时可取病理送检,确定肿块性质及分化程度。

位于直肠中、上段的癌肿,手指无法触到,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。

同样建议有家族史者,或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做定期筛查。

3

CT检查

若患者拒绝做肠镜检查,可选择在有结肠重建技术的单位进行CT检查,也可以发现肠壁病变。

出于CT有辐射性,且发现早期病变优势不如肠镜,因此较少于早期检查,是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另一种选择。

另外,根据一项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数据显示,97%的结直肠癌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,其中86.5%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;

首次确诊时,83%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处于中晚期,且44%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、肺等部位的转移。

这个情况就跟开头老郑的情况一样,不了解结直肠癌的症状,导致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。

小结

1.如果发现暗红色便血、脓血便,大便习惯改变(便意频繁、大便变细等)或伴有腹痛、消瘦、贫血、乏力等,要高度怀疑肠癌的发生;

2.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疮,大概有三种可能:肠癌、痔疮,也可能二者并存。

3.40岁以前,无症状做一次胃肠镜,可以有效阻断肠癌的发展路径。

另外,目前还是有很多人比较排斥胃肠镜的检查,也可以选择一些分子检测,例如血液/粪便样本的DNA甲基化或miRNA检测等,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。

今天正值5月29日~世界肠道健康日

希望通过一篇篇的科普

唤起我们对健康的认知

将癌症扼杀于早期

文章来源于胃肠病,由医世象夏日整编,文章略有调整,转载请联系授权。

作者:老杜

——本期完——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